讨论用天配和贵妃来证明黄梅戏适合湖北合适吗

有某视频称《贵妃》是湖北襄阳的故事,《仙女配》是湖广安禄州(今湖北钟祥市)的故事,所以黄梅戏是湖北的。 好吧,我不知道该说什么关于无知或什么。 (注:我是安庆人,个人认为黄梅戏起源于鄂皖赣三省交界处,与湖北有着很深的渊源。然而,有人刻意强调黄梅戏起源于湖北,等于是抹杀了一代又一代安庆黄梅戏艺术家的心血,试图把黄梅戏艺术的一切成就都归功于湖北。)

 

  所有戏曲爱好者基本上都知道传统戏曲的来源。 有的根据历史故事或历史小说改编,有的根据古戏、弹词作品改编,有的根据《三言二拍》、《聊斋》等书中的故事改编,还有的根据当地的民间故事改编。或歌剧的本地起源。 民间歌舞和民间故事是从其他地区发展起来的,有的是老艺术家集体创作的,有的是从其他戏曲移植过来的。

  《仙女配》和《驸马》这两部剧目,恰好不是根据剧源地当地的民间歌舞、民间故事发展而来的剧目,而是根据弹词作品改编的。

  我们先来说说《神仙配》。 据《黄梅戏传统剧目探秘》一书记载,《仙侣对》源于弹词“董永卖身张其杰,下地槐树荫下织锦”,我们现在看到的“裴”是建国初期的。 路鸿飞先生根据胡玉亭的口述和安庆出版社刻本改编。 路鸿飞和胡玉婷都是安庆人。 书中虽然提到湖北也有于海的第一个录音版本,但并没有说这是原版的安庆版本,也没有提到这个版本的改编和表演过程。 书中还提到了董永的籍贯并未因历史的变迁而改变的问题。 原文如下:“由于董永的故事历史悠久,流传广泛,所以关于他的籍贯以及历史上是否有董永,众说纷坛。 董永的出身地,以及围绕中心事件的人物的身份、头衔、名字,从与七仙的结合到分离……随着历史的推移,不断发展变化。 仅董永家乡的记载就有20余条。 自汉至晋,为山东前城人。 唐代,迁居湖北孝感人。 从宋代到明清,发展成为江、浙、江西、湖南、云南、河北、黑龙江等省的人。”因此,仅仅凭借董永是湖广安禄州人的事实,不足以说明黄梅戏来自湖北。

  咱们来说说《女驸马》吧。 同样,也源自弹词作品《贤贤代夫传》。 安徽、湖北等地都有民歌《贤良传》。 1958年,王兆骞先生根据左士和的稿件改编黄梅戏《女驸马》,即安徽版《女驸马》。 湖北版的《贵妃》直到20世纪80年代末才被发现。 已修复并上演。 《黄梅戏传统剧目考察》提到万版和湖北版很相似,但也没有说明湖北版是万版的原始版本,并以安徽版早在1957年就已被发现,作为研究的基础。 同时,书中还提到,《安徽省传统剧目汇编:鲁剧》中还收录了龙国成口述的《贤良传奇》。 李兆廷祖籍山东历城,与弹词版《贤良传》一致。 《贤良传》在安徽的流传是有据可查的。

  那么,传统黄梅戏中有没有实际发生在湖北的剧目,可以大致证明其起源于湖北呢? 确实有。 例如,发生在孝感县的《琵琶井》,是根据民国三十二年(1943年)黄梅县著名文曲老艺术家李玉堂的弹词改编的。 还有“南门赌注”,源于弹词《七香园》。 该剧讲述了清朝乾隆年间发生在湖北广济县(今武穴市)的一起反腐败案件的真实故事; 据湖北省记载,《黄梅戏传统剧目汇编》下册收录了于海仙、周祥林的叙述版本,《安徽省黄梅戏传统剧目汇编》下册还收录了于海仙、周祥林的叙述版本。胡夏林口述版; 不过,对于这部剧,湖北省并没有进行任何改编和上演,而是安徽省黄梅剧团在20世纪60年代改编并上演了其中一部《高精城》,并更名为《高梁观》。 《罗群的故事》颇为特别。 该剧的故事改编自发生在湖北省罗田县的真实故事。 其中,陈军县令的人物是罗田县县令陈树平。 祖籍安徽省望江县。 ,由此可见湖北与安徽的紧密联系; 该剧已由梅崇禧、桂友林录制于《黄梅戏传统剧目汇编》第六集,《安徽省黄梅戏传统剧目汇编》第五集也已出版由梅崇禧、桂又林编写的口述版本。胡夏林. 《开棺验子》的故事发生在湖北省江夏县(今武汉市江夏区)。 它起源于文曲,由黄梅县著名黄梅戏艺术家张敦友移植到黄梅戏中。 《囚笼》的故事发生在蕲州府,源自弹词《囚笼》。 黄梅县民间有流传的稿本,黄梅县崆龙镇五和村张大水有弹词稿。 《莲花寺》起源于湖北汉剧等等。

  不过,在传统黄梅戏中,也有故事发生在安徽、江西的剧目,大致可以起源于那里。 《鹦鹉传》的故事发生在徽州婺源县。 《传统黄梅戏剧目汇编》第五卷,有向亚松、张敦友的讲述。 《安徽省黄梅戏传统剧目汇编》第五卷收录了查文彦、刘正廷的口述。 。 《南瓜的故事》发生在江西省南昌县。 它起源于赣西北的采茶戏。 它取材于流行于南昌、高安的民间传说。 朱群良的人物原型是清朝“三朝皇帝之长辈”朱实。 该演出由高安县采茶剧团排演。 《乌金记》源于弹词《乌金记》,是乾隆五十三年(1788年)至嘉庆三年(1798年)发生在安徽桐城市的真实公案故事; 黄梅戏团的歌词由安庆坤记书店《武进记》木刻,汉口店印刷的《武天寿观书》节录流传; 1961年11月,黄梅县黄梅戏演员柯火英将名师罗金玉演唱的《武天寿观术》介绍给桂玉秋,见陈以前有唱词,除此之外别无他物。 这也证明了安徽和湖北的黄梅戏是相互影响、相互融合的。 《颜真传》的故事发生在安徽省祁门县。 目前尚不清楚它的起源。 收录于于海主编的《黄梅戏传统剧目汇编》第五卷,出版于《安徽省传统剧目汇编·黄梅戏》第五卷。 胡玉婷口述版本。 《蓝天的故事》的故事发生在江西省宜春县。 起源未知。 南昌采茶戏中还有《磨难记》。

  此外,还有大量的传统黄梅戏剧目,其故事发生在河南、陕西、江苏、浙江等地。 如果单纯以剧中故事发生地来判断该剧的起源,那么黄梅戏不就起源于上述国家吗? 来自一个省? 相反,安庆人编造、改编了大量黄梅戏剧目,推出了许多优秀的新剧目。 黄梅戏名家多来自安庆,其声调与灰调、粤西高调、庆阳调等相协调。 黄梅戏腔调的影响也十分明显。 如果安庆人也像一些湖北人一样,一味强调是因为安徽剧团进京而发展起来的,而程长庚和他同时代的很多京剧大师都是安庆人,那岂不是荒唐可笑?

  需要说明的是,《探索黄梅戏传统剧目》一书是根据湖北省黄梅县黄梅戏团桂玉秋收集整理的资料编写的。 由武汉大学出版社出版。 编者绝对没有对安徽有偏见。

  我不是黄梅戏迷,但对一些湖北人连黄梅戏都不怎么看,却似乎想把黄梅戏据为己有,我感到很无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