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日报发表黄梅戏起源新说不是湖北黄梅而是

黄梅戏资讯_黄梅戏戏曲视频_黄梅戏原文

在黄梅戏演员颜凤英的故乡,安徽省安庆市宜秀区洛陵镇黄梅村,国家一级演员、黄梅戏名家郭晓珍正在给黄梅村小学生上表演课。 自2015年秋季学期起,黄梅戏开始在安庆市中小学课堂上唱。 黄友安/摄

黄梅戏是深受群众喜爱的地方戏曲,也是安徽省的一张重要文化名片。 它的构思、形成、发展和强化已有两百多年的历史。 然而,对于这一重要地方戏曲的起源,一直有不同的说法。 近日,安徽省专家通过实地考察和资料研究,提出了新的理论,认为黄梅戏起源于安庆地区。 这一说法颠覆了广为流传的黄梅戏起源于湖北黄梅县的传统观点。

2015年11月,在安徽省、市两级宣传部门的支持下,安庆黄梅戏剧院以“黄梅戏的起源与发展”为学术课题,聘请了多名从事黄梅戏研究的专家学者。从事黄梅戏艺术研究多年,对黄梅戏的起源进行研究。 全面、多角度调查研究。 2015年12月至2016年6月,通过7个月的实地调研、调查和样本记录,对民歌、时光曲、鼓书、灯会、佛道音乐、青阳调、高调、滩腔等音乐进行调查,调查范围涵盖安徽、湖北、江西、江苏、陕西等省区,采访413人,收集民歌3000余首,录制音视频900余分钟。

参与调查的安徽黄梅戏研究员王秋贵表示,黄梅戏的语言以安庆方言为基础,曲调以安庆民歌为基础。 黄梅戏吸收的许多民歌早在黄梅戏诞生之前就已在安庆地区流行。 此次实地考察的一个重要发现是,千里之外的陕南商洛地区,居住着许多清朝康、雍、干时期从安庆县迁来的移民。 他们早已与家乡失去了联系,直到近几年,一家人才开始陆续寻找祖先。 尽管相隔万里,他们仍然操着安庆方言,唱着200多年前从家乡带来的民歌,其中很多已经成为黄梅戏的唱腔。 比如尚南的《十二时辰的宋姐》,无论从音乐还是歌词上,都和安庆的《侦探姐姐》一模一样。 此外,尚楠的《恋情歌》与安庆的《玉梅郎》、尚楠的《姐姐心思母亲猜不透》与安庆的《手插槐树看花》也有明显的对应关系。郎来”。 王秋贵说,这说明黄梅戏的曲调不是外来的,而是起源于安庆。

据课题组成员介绍,通过调查发现,黄梅戏95%的音乐来自于安庆地区曾流传的民歌、花鼓戏、道情、弹词、高腔、灰调等。是当时民间戏曲的中心,这也证明了黄梅戏起源于安庆地区。

此外,研究团队还发现,安庆方言和湖北黄梅戏音乐中的安庆方言与黄梅戏音乐的关系存在着明显的差异,而这种差异直接体现在唱腔上。 报告中,研究团队认为,安庆方言的特点之一是声音平缓,很少有陡峭的跳音。 这就决定了黄梅戏唱腔流畅的波纹形状。 易星与安庆话有因果关系。

此前,戏曲学术界普遍认为,黄梅戏是清末湖北省黄梅县水患带到安庆地区的。 然而,徽剧研究者查阅目前掌握的所有有关黄梅戏的文史资料和田野调查,却没有发现湖北采茶曲在安庆传播的过程和事件。 在调查报告中,安徽学者认为,湖北黄梅县发生洪水时,地处下游、地势较为低洼的安庆地区也被浩瀚的海洋覆盖。 难民不可能通过皖河流域各县进入安庆。 假设灾民沿途传播采茶音乐的路线图是无法建立的。

有专家还指出,目前还缺乏可以证明黄梅戏起源的文献证据。 本次调查能找到的黄梅戏最早记载是1879年10月14日上海《申报》的报道,证明是在1879年。此前,每年在上海都有“黄梅调戏”演出。安庆市北门集贤关一带。 戏曲史专家廖奔表示,文献资料缺乏是地方戏曲面临的通病,因此他建议下一步要扩大文献检索的范围。

安庆市委常委、宣传部长陈爱军表示,黄梅戏是安徽省的一张文化名片。 探明黄梅戏的起源,对于更好地研究地方戏曲的诞生和发展、更好地传承和发展这一民族艺术瑰宝至关重要。 具有重要意义。 (张赫)

黄梅戏资讯_黄梅戏原文_黄梅戏戏曲视频